母校新闻
日照职院:做实“融”字文章 助力乡村振兴
发布日期: 2025-04-07 浏览次数:58

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,毕业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盛政瑞,正在向学校商学系张勇老师咨询农产品直播事项,“直播间场景如何打造,直播话术怎样更加优化,产品组合需要注意些什么……”

作为松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经理,盛政瑞已经从一名普通“茶人”成为了乡村振兴电商“新农人”,带着家人探索出了一条茶叶销售“线上”新路,成为后村镇乡村振兴合伙人,并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,他也被评为“2023年度山东省乡村好青年”。

“师生连线”“电商座谈”,这是日照职院和后村建立校地合作的不断延伸……学校通过电商助农、文旅兴农、产业富农,探索“三融”赋能乡村振兴等举措,服务县域经济发展,让“新农人”助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。

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,日照职院还肩负着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责任。商学系积极探索实践“学校+地方政府+乡村实践场所”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载体,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。“让师生能够厚植爱农情怀,练就兴农本领,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。”商学系党总支书记牟宗国说。

学校通过创新构建1+N电商服务体系,从乡镇电商发展规划设计、农村电商培训、乡镇电商服务中心建设等多个渠道开展工作。师生深入乡镇,致力于帮助当地农户开设淘宝店铺,组织滞销农产品义卖,对农户进行一对一实践帮扶。成立农村电子商务研究院,打造“企业课堂、田间课堂、云上课堂”,全产业链构建课程体系,着力培养“懂技术、会经营、能培训”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。

文旅融合,深化振兴实践。莒县陵阳街村文化遗产资源富集,早些年通过发展光伏产业等,实现了创业成功,探索了资产运营型集体经济模式,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莒县“文旅名城”目标的推进,如何搭上“两创”发展的快车道,面临着模式无方向、路径不清晰的现实困惑和挑战。

日照职院依托旅游管理、文化创意等专业,搭建“四零八乡”公益辅导体系和文旅团队,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特色旅游资源,以文促旅、文旅融合,服务地方乡村文化振兴。在政村企校合力作用下,陵阳街村立足产业优势、深耕乡村特色,依托当地资源,实施文旅融合,让遗产价值焕新,最终实现了二次创业的成功。“每年吸引游客超过50万人次,文旅产业综合收入超过2000万元,带动直接就业人员达200人。”陵阳街村党支部书记马先富表示。

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,学校全力搭建“政行校企”协同平台。去年5月25日,日照市定制旅行管家服务项目暨日照民宿学院揭牌在日照职院启动,让产业和人才实现了“双向奔赴”。

针对制约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,学校在标准解读、行业调研、内容打磨等环节精准发力,将国家标准等融入课程内容,推动民宿产业标准化、规范化和品质化发展。

自去年3月开始,学校人文与旅游系受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委托,为辖区内的精品民宿管家、店长等民宿从业人员开展了初级民宿管家培训活动,累计培训学员500名,248名学员获得“初级民宿管家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”。

“我们主要解决民宿管家服务意识不强和操作技能不足等难题,同时,通过模拟民宿运营、创设服务情境等方式,将民宿氛围营造、主题活动和体验项目等真实案例融入课堂教学。”人文与旅游系教师郭丽丽带领学生全程参与,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。

服务文旅“三农”,让产教真正融合,培养“下得去、留得住、用得上”的“新农人”,日照职院正在探索新领域新模式,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塑造新动能。
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臣 宋喜群 通讯员 万基茹 孙立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