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友风采
日职故事丨那些年我们在日职听过的讲座——《当你爱上文学之后……》
发布日期: 2025-03-24 浏览次数:643

寒假回老家,母亲从屋子里拖出来几个满是尘土的破旧纸箱子,说收拾屋子从炕洞子里找出来一些我的书,如果不要了的话就卖废品。我翻开发现里面全是专科时的课本,找了几个塑料袋打包把所有的积满了尘土和烟灰的书带回了济南。回来整理收拾的时候,居然发现了很多20多年前的照片和读书笔记。其中的一张照片更是引起了我万千的思绪。

照片上的时间显示是2001年109日,赵德发老师来日职作了一场《当你爱上文学之后……》的讲座。赵老师那时候是日照市文联主席,2001年他的长篇小说“农民三部曲”有两部同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。大一的时候,赵老师曾就“我的创作路程”给我们做过一次讲座。那时候的我们是中文系的学生,很多同学对于文学非常喜欢,能够当面聆听一位作家的讲座实属幸运。赵老师应该是离我们物理距离最近的作家。我心里也怀揣着对文学的梦想,每天抱着日记本不停地写,却又对自己充满了怀疑,文学是我能够爱上的吗?那时的自己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无助,有时候迷茫的心里都起了雾,未来该向何处去?我急切地期待赵老师的讲座里有答案。

赵老师一开场就提到尽管当前大学校园爱好文学的气氛日趋低迷,但是仍有不少同学“爱”上文学,但是他们有时候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发展的道路,他要跟大家探讨爱上文学怎么办,爱上文学对不对。赵老师首先就文学的概念做了简单阐述,然后又从选择文学和放弃文学的两个角度进行讲解,赵老师说“文学是一种可爱的东西”,“用语言铸造生活来表达感情的就是文学”。他说的真好,每一句话都说到我心里去了,我一字一句记到本子上。赵老师又说文学是“准宗教”的东西。文学是美好的,但是要做理智的选择,接下来,赵老师的一句话击破了我的白日梦:“搞文学很难养家糊口,基本生存得到了保障之后,搞业余写作,再一步步发展,把文学当做业余爱好也行”。那好吧,我没想到会得到一个如此让自己难过的答案,一个大作家居然让我们先养家糊口,我一边难过一边接受。难过是因为自己要与心中所爱分道扬镳,接受是因为我信他,我相信一个热爱文学的长辈的谆谆教诲。

20多年后,我再次看到笔记本上的这句话“作家的登堂入室要付出艰辛的劳动”。人到中年的我知道这句话的份量,任何成就的背后都是艰辛的付出。赵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人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。赵老师曾经做过小学民办教师、中学语文教师,在公社党委和县委办公室工作过,30岁就担任县委组织部的副部长,后来离开副部长的职位,到山大中文系作家班读书。后来,赵老师的作品获奖无数,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《经山历海》在日照开拍并在央视一套播出,“经山历海”也成为日照的一张城市名片。赵老师对文学的执着让我明白,选择一个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,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,他的笔耕不辍也让我明白,无论选择哪条路,最重要的是找到内心的热爱与坚持。

去年在山大的公众号上看到赵老师被山大返聘,知道他来到济南很是开心,真希望能够去听赵老师的课。想告诉他,二十多年前的那次讲座,不仅是一场文学的讲座,更是一场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,点醒了一个迷茫中的学生。想告诉赵老师,虽然我没有成为作家,但是我一直在坚持读书,没有成为文学的创作者,作为欣赏者也很幸福。

想见赵老师一面,带上这张老照片。(图文/1999级校友 宋超)

微信图片_20250324100722.jpg